土地证和房产证是众所周知的两个关键词,如果你是房屋买卖或产权转让方面的外行人,那么对于这两个证的认识就非常重要了,因为它们是涉及房屋产权的核心文件。那么,土地证和房产证之间有什么区别呢?
什么是土地证?
土地证是指证明土地使用权、取得权人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证书,由国家土地资源主管部门发放。拥有土地证就意味着拥有相关土地的所有权、使用权、收益权。土地证一般是包括土地权属证、土地登记证和土地使用证。
什么是房产证?
房产证是指证明该房屋的所有权和不动产登记的证明,由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。拥有房产证就意味着拥有该房产的所有权、使用权、收益权,而且具有权利明确、法律保护等优势。
综合来看,土地证与房产证是两份互为补充的有关产权的证明文件,各自具备不同的作用。土地证是房产证的前提证明,没有土地证,则房产证无从谈起;房产证则是土地证的延伸,证明土地所有权及该地上房屋的所有权。所以,在购房时,不仅要看房产证,还要了解清楚土地证的情况。
土地证和房产证的共同作用
土地证和房产证虽然各自具备不同的证明作用,但它们也都有两个共同的重大作用:一是证明产权的合法性,房屋买卖等产权转移登记必须要有土地证和房产证;二是为房屋的贷款提供有效的抵押物。
土地证和房产证是房产商和购房者关注的重点,对于二者的认识不仅有利于了解自己所购房产的权利状况,更能保护自己的权益。